□ 胡璞
编者按: “十一五”期间,我国不断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框架体系,中央及地方政府加大“三农”投入力度,使农业基础地位得到有力巩固,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不断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持续提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为我国成功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也为现代农业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也是现代农业建设深入推进的时期。特别是省九次党代会对农业部分的新论断,对促进我区农业生产再上新台阶、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新时期黄泛区农村现状给予分析,依据农业发展的有关政策,提出发展新型农业、促进农业发展的思路。
当前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省九次党代会指出:“总体来看,我省农村整体面貌落后,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农村的水、电、路、气等基本生活设施还不完善,农民人均收入仅相当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1/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46元,城乡差距大的现状尚未根本改变。”
就黄泛区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央对农村实行土地税费改制以后,农民对土地的关注程度较以前大大提高,土地撂荒和闲置的现象大大减少。但是由于生产规模小,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
农村人口较多,青壮劳动力现在多数出去打工,农村劳动力的老龄化致使农村劳动力短缺、田间管理跟不上。粗放耕作、产量不高大大制约了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农村的土地承包是由当时的村民平均分配,承包户所承包的土地较为零散,难以开展大规模的机械作业和统一有效的农业生产,旧的落后的生产习惯在生产中占主要地位,先进的生产技术、优质种子等得不到推广和应用,一方面加大了劳动力的投入,另一方面增加生产成本的投入,限制了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零散的土地承包,限制并毁坏了农田水利设施。目前,农村的农田水利建设基本上是缺失的。前几年,国家投资兴建的机井,大多处于闲置状态,保管不妥的已经废去。农业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差,基本上是靠天吃饭,经济效益很难保障,农作物产量在低水平线上徘徊。
农村的教育水平较低,失学儿童仍然存在,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着很大的困难。主要原因是:一是农村老龄化人群顾此失彼,照顾了承包的土地,照顾不了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农忙时孩子成了家庭的劳动力,影响了孩子的文化和思想道德教育。二是有许多农村的教师都承包一定的土地,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低水平的学校教育和缺失的家庭教育给新农村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造成硬伤,成为新农村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障碍。
土地管理措施很难到位,执法困难,耕地流失严重。主要表现在:一是超标准宅基地现象十分普遍,二是村民私下买卖宅基地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是土地利用率低。新建住宅不断向村庄外围延伸,村庄四周新房林立,村庄内部破破烂烂,形成“空心村”。
因此,目前总体上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阶段。小规模家庭农户分散经营,户均耕地面积和养殖规模狭小,细碎化的土地小规模经营和兼业化的养殖方式,造成专业化和标准化程度低,无法满足规模化农产品加工业对成片规模化种植和养殖基地的需求,尤其是许多加工企业要从众多分散种植的小农户手中收购农产品,大大增加了收购费用。
促进农业发展的途径
面对依然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农业生产面临的新情况与原有旧矛盾交织在一起,相互叠加强化,增加了稳产增产的难度。因此,依法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建立规模经营就成为发展的趋势。
建立规模经营可以从以下方面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加快科技进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加强农业技术研发工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加强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展超高产攻关和技术推广活动,采取农机、农艺、良种、良法相结合的措施,大幅度提高农作物单产水平。加强农业实用新技术培训,提高实用新技术的普及率、到位率和入户率。进一步发展精准农业技术,运用现代高新科技手段,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积极引进具有先进水平的管理方法、技术装备,实现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本土化。
优化农业结构,增强优势产业竞争力。搞好农业结构调整,变传统农业为高效农业,提高土地产出率。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从战略主导产业、区域优势产业、地方特色产品三个层次,加快农业的市场化、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更好地利用现有的农业资源,加强特色农业的发展,促进某种优势品种或作物的种植,提高市场占有率,争取形成一定的市场,进一步加强和促进现代农业生态园,开展旅游观光农业的建设。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田基础保护,搞好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业装备的现代化水平,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强化良种繁育、实施科学施肥、加强土植保护、优化农业产品结构和提高产出品的能力,变单一的传统农业为现代综合农业。
深化改革,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体制和机制的保障。以科学发展的观念完善农业经营机制,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制度,规范土地流转办法,推进和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生产体制化、产业化,提高市场抗风险的能力。
加强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的服务体系。不但坚持为农户提供农业生产技术上的全方位支持和服务,而且在搞好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为农户在市场信息和产品销售方面提供服务和支持,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加强对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一是加强引导,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二是利用科技“引进来”、人员“走出去”或举办技术培训班的形式,提高农村劳动力科技素质。三是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大普及农业实用技术力度,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搞好农业结构调整。
(作者单位:黄泛区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