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理论与实践
 
 
 
2014年12月1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浅谈文化价值观与审美观对新闻摄影的影响

  □ 朱鸿

  摄影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是民族传统思想的沉淀,研究文化(传统与现代)对摄影的主客体的影响无疑有着现实的意义。对新闻摄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一定的了解,是把握文化精神脉搏、找到两者切入点的必要途径。传媒进入“读图时代”之后,新闻摄影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纯以报纸为主要载体的新闻元素,它强调多层面的纪实性,以和文字共存、并重定位在现代信息传播体系中。回顾新闻图像150多年的发展历程,人们把更多的聚焦点集中到图像的文化精神层面。

  “文化”这个概念可分狭义和广义,狭义的文化主要就是指精神文化,对精神文化需要从结构上来加以分析,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个是形而上的层面,即文化的精神,另一是形而下的层面,即文化的形式,包括理论的、语言的或某种形式的载体等。照片中不同深浅的色块成为视觉语言的基本单位,光、影、色等基本单位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能构成具有特定民族、文化属性以及某种文化内涵的摄影画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的整体把握,从摄影的角度出发,可以整理出四个基本要素,即以人为本的人文传统、重直觉的整体思维方式、自强不息的民族心理、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摄影记者所拍摄的图片范围广泛,针对相同的场景,选取的角度可以是不同的。一次,省摄影协会举办了一场摄影比赛,是在一个工厂内举办的,大约有30多名记者参加。作品出来了,真是让人眼花撩乱:有拍工厂大场景的,有拍工人劳动场景的,有拍工人脸部特写的;有的艺术感强,有的动感强……摄影记者的主观思想决定了图片的艺术性和文化内容。要把镜头对准社会的各个层面,因为摄影能最大限度地记录生活的“原生态”,使得照片成为战争、灾难、环境污染以及芸芸众生生活场景的真实写照,摄影记者也成了目击者或现场证人。庄学本的藏地摄影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摄影师最早、也是最经典的报道摄影范本。庄学本这个所有摄影记者都应该记住的名字,藏地摄影家,值得现在的摄影记者向其致敬。他是中国摄影史上伟大的纪实主义先驱、人文摄影大师。他每到一地都会进行系统深入的调查,对群落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文明成果进行全面的了解。《西康彝族调查报告》是庄学本历时9个月完成的,是一本考察学著作。庄学本调查了60多户人家,对其经济、教育、交通、自然资源、地貌、民族、宗教、婚丧习俗、民间艺术、劳作方式、农作物独特的社会结构等都一一进行了介绍。庄学本5000幅质地庄严的藏地照片会永远成为民族影像志中的孤本。摄影促使社会重视现实存在的问题,摄影作为新闻、文化媒介为社会的健康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而摄影工作者成为最富牺牲精神、最富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的文化群体,他们的任务就是揭露丑恶现象,弘扬社会正气与真、善、美。摄影记者在现场要实现“亲历性”,也就是说,由于新闻摄影记者要对现场的时空加以物化传播,他就必须使自己与亲历的空间形成关系,这种空间关系直接影响画面的内容记载与传达。在这种情况下,摄影记者所谓客观记录的理想化状态就会被打破,他不再是单纯的记录者,而是具有一定思想和倾向性的社会的人。不论是传统的、民族的、知识素养的,包括意识形态的痕迹都将在摄影记者所拍摄的画面中体现,由此形成了个人的风格及审美情趣。

  除了具有新闻性、形象性、现场性等个性外,新闻图片的审美特性也日益凸显其重要价值。只有树立新闻图片的审美价值观,消除一些传统审美误区,才能使图片的新闻价值和审美价值完美结合,达到最佳的视觉传播效果。新闻图片应具有一种纪实美,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是摄影记者在客观存在的现实美的源泉中经过思考,选取了独特摄影角度,利用特有的构图、用光等方式营造出来的独家作品,重在揭示“事件对社会的影响”以及“人们的现实生活处境”的全面性和深刻性。因此,它比现实美更加精练、更加集中、更富有较高的审美价值。新闻图片《胜利日之吻》是摄影记者熟知的一个经典图片,纽约时代广场上,互不相识的一个水兵与一名白衣护士的深情一吻被当时《生活》杂志的摄影记者阿尔弗莱德·艾森施塔特抓拍下来,成为纪念二战结束之日人们欢乐心情的经典瞬间。虽然历经半个世纪,但今天仍能让读者从图片中得到强烈的美的享受,这都归功于新闻图片在现实美的基础上达到高度升华的纪实美。2005年,我拍摄过一张照片,那一年,周口第一次举办舞龙大赛,舞龙现场热闹异常。其中有一个小景吸引了我的目光。那是来自农村的一家三口,小孩只有两岁左右,头上戴着一顶装饰很多的虎头帽,特别喜庆。三个人脸上喜悦的表情和专心看表演的神态特别好,于是,我连忙按下了连拍键,定格住了这个美好的瞬间。出来后的照片很美、很自然、很真实,感染力很强。无论什么题材,只要表现了美就达到了目的。在摄影作品中,一个质感、一个光影效果只要技术精到,就有了审美价值,起到了赏心悦目的作用。

  一幅精彩、独到、有视觉冲击力又有艺术感的新闻图片,在拍摄过程和定格的一瞬间,需要的不仅仅是对相机本身技能的把握,还包含拍摄者的文化积淀、知识积累、审视水平以及个人思维的深度,甚至人格与性格力量都能在作品中体现出来。摄影记者只有善于思考和创新,在采访现场积极调动一切有利的时空因素,捕捉能更准确、深刻地提示新闻内涵的一刻,打破旧的拍摄程式,才会使新闻图片具有独特的视觉冲击力,展现图片的形式美、情感美、瞬间美。

  (作者单位:周口日报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 闻
   第03版:专题
   第04版:太康新闻
   第05版:扶沟新闻
   第06版:西华新闻
   第07版:理论与实践
   第08版:时事·广告
扛起主体责任 建设廉洁交通
做到“三宜三忌” 走好“最后一公里”
浅析企业政工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应松年:从六个方面重点建设法治政府
浅谈文化价值观与审美观对新闻摄影的影响
落实监督责任 服务交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