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猛
河北沧州的秸秆收购商董师傅今年三夏组织20多名工人开着9辆大型打捆机,第一次到西华县东王营乡收购秸秆。6月19日下午,他们正忙着将收购的200吨秸秆打捆装车,然后运往山东一家造车厂卖掉。
今年春节过后,董师傅来到西华考察,看到当地是小麦主产区,秸秆资源丰富,便决定来这里收秸秆。今年6月1日,他带领人车赶到东王营,开始在收割后的麦田里为秸秆打捆。由于几台打捆机先后出现故障,一定程度上耽误了黄金收购时段,麦收结束后,他们收购了2000亩地约200吨的秸秆。
“收购量少,成本高。”董师傅算了一笔账:打捆免费,每捆还要付给农民5角钱;在当地租用15亩麦茬地存放麦秸捆,加上长途运费,这200吨秸秆成本约3万元。
董师傅告诉记者,正常情况下,9台打捆机可吃掉5000亩麦田留下的秸秆。如果达到这个收购量,还是有利可图的。
今年麦收,董师傅收秸秆没赚到钱,但他表示明年还会来这里收购。临走时,董师傅有个建议想通过媒体呼吁一下。他说,把秸秆打捆收购,是秸秆综合利用的一个重要的途径。但是由于成本高,利润小,收购商都不太积极。他建议政府出台政策,补贴收购商,鼓励他们积极收购,这样既能有效减少秸秆焚烧,增加农民收入,又提高了秸秆综合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