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那些以赵德汉为典型的落马官员,自以为无人监管,便暗箱操作,贪污受贿肆无忌惮,最终锒铛入狱,究其原因,除了贪欲膨胀、利欲熏心、理想信念动摇之外,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不能做到慎独。
“慎独”一词语出《礼记·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独,历来被君子雅士所推崇,引以为修身的最高境界。其实,大凡真理,古今通用,中外相同。古希腊学者毕达哥拉斯也说过:“无论在人前还是独处的时候,都不要做卑鄙之事。”一个人在独处时的行为出乎他的天性,也最能表现他的修养,真正的君子不论在人前还是独处时都能谨慎不苟、谨守正道。
所谓“慎独”,简单来说也就是自律,是指人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我国古代一位学者名叫许衡,生长于金元朝代交际,一天他与伙伴外出游玩时,看到道旁一棵梨树上挂满了果实,于是那些伙伴们便纷纷摘梨儿解渴,唯独许衡没有动手。伙伴们问他,他说这梨儿不是自家的,别人的东西不可乱拿。伙伴们便嘲笑他:“在这个纷乱的年代里,这梨树哪还有主人啊?”许衡仍是没有去摘,他答道:“梨虽无主,我心有主。”尽管没有主人家的看管,许衡却没有像别人一样擅自取用,堪称慎独的典范。
然而当今社会的现实生活中,能像许衡那样做到慎独者少。诸如,有人趁无交警执勤便“勇”闯红灯;有人顾旁无人图近路乱踏草坪;更有甚者,趁四下无人便起“损公肥私”之念,雷峰塔砖,圆明园的珍木、奇石,“落入寻常百姓家”,不就是很好的例证吗?这样的人皆是心中无主之辈,不是真正的君子,他们或许在人前伪装得很好,一旦无人监管,便撕下“面具”,露出了贪婪之心、卑鄙之相。
慎独,也指一个人在工作、生活、学习时,即使无人看着,也能做到始终表里如一、主动敬业、不弄虚做假。可是这样的人又有多少呢?在人生的各种“考场”上,总会有一些“学生”想尽办法趁“监考老师”不注意采取作弊手段,如此等等,不胜枚举,这也是不能慎独的表现。
慎独,真君子之风范。不要以为独处时便可以忘乎所以,我们的所作所为,还有天知、地知,以及自己的良心在看着。上帝要考察一个人的品性时,便会给他独处的机会,因此每个人都要努力做到内外如一、慎独处世才行。
一个人独处时的行为最能表现一个人的修养。慎独,没有必要非得做到“瓜下不解履,李下不整冠”的形式化,但也要做到问心而无愧,非“理”而勿取。慎独,是君子风范,能慎独者真君子也。(作者单位:淮阳县委办公室)
一个人独处时的行为最能表现一个人的修养。慎独,没有必要非得做到“瓜下不解履,李下不整冠”的形式化,但也要做到问心而无愧,非“理”而勿取。慎独,是君子风范,能慎独者真君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