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为了弘扬老子文化,打造老子文化品牌,河南省考古研究所和周口市文化局对太清宫遗址进行了联合考古发掘,取得了丰硕成果。2005年,周口市文物勘探队配合太清宫旅游开发工程,对九龙井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2006年8月16日至23日,周口市文物勘探队在以前勘探和发掘的基础上对九龙井遗址进行了清理,清理面积28平方米。
太清宫遗址位于鹿邑县东5公里处的太清宫镇,分别由前宫、后宫、龙山文化古遗址三部分组成,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九龙井遗址位于该遗址前宫太极殿的东北隅,西距太极殿高台5.9米,井的上部土层已遭到破坏,而其周围地表又凸凹不平,为了进行科学的清理工作,故布南北长7米、东西宽4米、方向为0度的探方。
根据此次发掘清理的实际需要,再加上为了确保古文化堆积的原始文化面貌不受破坏,该探方的地层只揭露到宋金文化层面。在宋金文化层内发现有较为规则的宋金时期房基局部,砖皆为青灰色,有的砖表面发现有红、褐、白三色彩绘的痕迹。在建筑遗迹的北侧,他们还发现一尊青石雕刻,在本探方内仅暴露出局部,南北长0.65米,东西宽0.10米。房基石雕绝大部分被叠压在探方东壁外侧的土方之下。从整个探方内所暴露出的宋金时期的活动地面来看,其文化面略呈西低东高之势。
通过这次对鹿邑县太清宫九龙井遗址的清理,判断其砌筑时代应该属近代(中华民国),因为土坑内填土色为棕灰色,土质较软且内有近代遗物。而且从砌筑此井的台阶、通道、井圈及井体砖的形制、颜色来看,少量为清代,多数为民国砖。据当地群众回忆,此井于中华人名共和国成立前后还在使用,直到20世纪60年代,因太清宫公社建办公用房而被拆除,埋在房内地下,其上有石雕井台,后被鹿邑县博物馆收藏。
(高礼祥 王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