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时评/综合
 
 
 
2010年10月11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取消GDP指标
走出的重要一步

  □新京

  

  四川省日前重新修订了对市州政府的目标管理办法,明确提出省政府在年初不再向市州政府具体下达GDP增长率指标,转而通过12项发展指标的考核,确定各市(州)年度工作的好坏。(新华网10月8日电)

  这则消息随即引起热议,体现了民众的殷切期待,冀望这种“去GDP化”的理性考核体制,能在局部试点的成熟中普及全国。

  许多年来,GDP崇拜和惟GDP是从的政绩考核体制,导致了大量的社会问题。中央和地方政府也一直尝试各种改革,有的推行绿色GDP,有的弱化GDP主导模式,有的则尝试包括GDP多维的考核模式,但多是在保持GDP增长这一指标下的修补和完善。像四川省这样一个省的改革,完全去GDP化、完全舍弃这一增长指标,还是第一次。

  事实证明,对既有GDP考核模式的简单修补并不能解决问题,因为仍改不了“GDP一俊遮百丑”、“GDP一票否决”的旧体制病。许多地方政府官员的GDP思维根深蒂固,要真正消除政府对GDP的迷恋,必须有完全舍弃GDP指标的改革勇气,彻底在考核指标上去GDP化,以理性、多元、具有包容性的发展指标取代之。这正是四川所做的制度努力。

  从拆迁矛盾到环境问题,从形象工程到群体事件,这些尖锐的社会问题,都可以从既有GDP考核体制中找到制度根源。

  “惟GDP是从”的政绩考核体制,鼓励官员只注重经济指标的片面增长,而忽视社会的均衡发展;只盯着数字的增长,而忽视民生的幸福;只看到表面的光鲜,而忽视发展带来的巨大社会成本。有些土地为什么拆得这么惨烈,为什么推土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碾压公民的合法住宅?为什么有的地方政府会置民众的生命安全不顾,引入冒着黑烟流着污水的污染工程?因为这些都能拉升GDP。

  败家子工程、安全事故、房价飙升、教育欠账……这些社会问题,对体制的追根溯源中,都可以追到GDP政绩考核这个指挥棒上。制度根源上的片面激励,导致了政府行为制度性的畸变。

  目前,地方政府对GDP指标已经形成习惯性依赖,这种强大的体制惯性主导着政府行为———即使换汤不换药地改个名字、加个修饰,地方政府仍会习惯性惟旧体制马首是瞻。比如绿色GDP,在有的地方,绿色只会被当作附加的点缀,主体仍是传统GDP。所以,政绩考核体制的改革,必须戒除对GDP的路径依赖,舍弃GDP主义。

  前段时间,胡锦涛在出席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开幕式时,提出了“包容性增长”的概念,所谓包容性增长,就是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取消“只有经济数字”的GDP增长率指标,以多元的发展指标取代之,这是对包容性增长最好的制度阐释和改革回应。

  当然,取消了GDP指标,并不意味着官员的GDP思维就会消除。如果没有民主和法制的约束与监督,全新的指标很可能异化为新的GDP崇拜,或者明指标根本不管用,官员仍遵循GDP这个“潜指标”。所以,关键问题不在政绩考试指标是什么,而在于谁来考核。解决这个问题,可能就不是简单的GDP改革能完成的。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时政要闻
   第03版:时评/综合
   第04版:周口/社会
   第05版:周口/民生
   第06版:周口/便民
   第07版:国内/视点
   第08版:国内/社会
   第09版:国际看点
   第10版:体育新闻
   第11版:文娱新闻
   第12版:铁水牛
   第13版:医疗保健
   第14版:健康之窗
   第15版:亲子空间
   第16版:家有喜事/广告
取消GDP指标
走出的重要一步
闯红灯要曝光
长江三桥得了什么“病”
我市举办“世界邮政日”活动
诚 聘
朱巨龙“平安着陆”堪称奇迹
背道而驰
“凤凰女”坠亡案远没有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