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春,侵华日军进犯中原,豫东形势日趋紧张。为了积极组织群众投入抗日斗争,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中共豫东特委利用地下党员侯香山担任砖桥区长的有利条件,派原中共西华县委书记王子英到砖桥(时归西华县辖,现属商水县)一带工作。5月间,经过上级党组织批准,建立了中共沙南(指沙河以南)区委,属西华县委领导。9月间,为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上级决定把沙南区委改为沙南工委,直属豫东特委领导。
沙南区委建立后,为尽快培养抗日骨干,沙南区委决定以“动委会”名义开办“抗日青年训练班”。经过考试,训练班共录取学员120余人。训练班举办两个多月,发展了一批民先队员共20余人,这些同志后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革命的骨干力量。
1938年9月后,在中共沙南工委的组织领导下,各乡村办起了农民夜校,教农民识字,唱救亡歌曲,讲述革命道理,激发群众的抗日热情。为把抗日救亡运动推向高潮,“动委会”把留下的训练班学员组成一个40多人的宣传队到附近各村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宣传队沿途高喊抗日口号,刷写抗日标语,教唱救亡歌曲。通过宣传发动,沙南人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纷纷捐款捐粮,做衣服做军鞋,支援抗战前线。
为适应抗日形势需要,中共沙南工委分批选拔青年送往竹沟、延安、豫皖苏边区抗日前线,参加学习训练和战斗。1938年10月,工委选拔青年22人送往新四军游击支队;同年10月和12月选派两批青年去竹沟学习;1940年6月又送人员到延安学习。
沙南工委对统战工作非常重视,按照党中央提出的“为争取千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积极争取团结进步人士和开明士绅一道抗日。像王拱璧、李忻亭、胡振甫、常旭初等,他们都为党的工作提供了方便,做出一定贡献。
1939年,国民党蒋介石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颁发《限制异党活动办法》,豫东特委根据形势变化,决定党的组织采取隐蔽活动。1940年1月,国民党军八十一师进驻西华,同年6月工委转移到坡于村。1941年春,工委一些重要同志被捕,由于形势恶化,工委停止了活动。
(晚报记者 牛思光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