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建是淮阳县人,47岁,回族,曾是周口市肉联厂职工,后下海经商成为一名个体老板,他身材高大,快人快语。对于自己为什么要无偿献血,他说:“我认为献血应该是义务,到该献血的时候不献血就感觉像丢了魂似的。”苏建认为他身体很棒,应该帮助那些需要输血的病人。
上世纪90年代初,苏建夫妻约定一同献血。但到场后,爱人有点害怕临时改变了主意,苏建鼓起勇气走出了无偿献血的第一步。献血后,他的恐惧感一点也没有了,对身体也没什么影响,伴随而来的是奉献助人的快乐。此后,他就加入了一年两次的无偿献血队伍。
苏建清楚地记得献血车在淮阳、太康的时间,因为他每次献血前都往血站打电话询问献血车的去向,时间长了他就把日程表背了下来。有时候,因为工作忙,他来不及在淮阳当地献血,就开车前往川汇区或太康献血。至于开车的成本,他一点也不在乎,助人是不讲价钱的。
在他的影响下,他的爱人也克服恐惧心理加入献血行列。苏建的朋友见到苏建经常问他的话题就是:“最近又献血没有?”他经常约朋友一起开车到川汇区献血,他认为,多一个人加入献血队伍,大家互相关爱的氛围就更浓一些,社会就更温暖一些。有一次,与他一起去献血的一个朋友因血液质量不合格未能献血,失落了好几天,他鼓励朋友加强身体煅炼,争取早日实现献血梦,助己的同时帮助别人。
记者在苏建家中看到,剪刀、茶杯、油、被罩等因无偿献血得到的奖品放了一大堆,他说,不管这些东西值多少钱,但这是政府对无偿献血者的一种肯定。他手机上保存着血站每一次发给他的献血短信,每隔一段时间他就打电话去献血。他说:“我会一直献下去的,真的到了不能献血的那天,我会感觉很失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