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消息 没有任何征兆,中国足协发生“大地震”。1月16日深夜,从北京传来消息,现任中国足球管理中心主任、中国足协副主席韦迪突然被卸去相关职务,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张剑呼声最高,有可能将接任其位置。以如此方式更换一把手,在中国足协这么多年的历史中还是头一次。
火线“下课”,这是在以往一支球队成绩不好时,主教练所承受的“待遇”。作为主管足球的韦迪,这一回是真正体验了一把。1月16日下午5时左右,他还在足协组织相关人员开会研究大连实德退出的相关问题,但傍晚时候,体育总局突然通知韦迪,向他宣布将其调离足协的决定。据足协内部人士透露,连韦迪本人在接到通知时都感到非常惊讶,毫无心理准备。记者拨打电话求证,但他的电话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但说起来,韦迪的离开也并非没有任何“蛛丝马迹”。去年10月,体育总局安排三大球的高层赴南美巴西、阿根廷和乌拉圭考察,篮管中心和排管中心都是一把手随团赴南美,唯独足管中心是副主任于洪臣,当时就有人猜测韦迪去职的可能性。
有可能接任韦迪的是政策法规司的张剑,张剑在政策法规司担任司长期间工作得到总局领导的认可,下辖理论处、法规处、政策研究与规划处等三个专业部门,张剑调任足管中心也被认为是“弥补足管中心政策法规方面的不足”。而韦迪留下的党委书记一职的继任者很可能是副主任于洪臣。
今年47岁的张剑除了担任总局的政策法规司司长,他还是中国法学会体育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在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的职能是拟订体育事业发展规划草案,提出政策建议;调查研究体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并提出方案;起草有关法律法规草案;指导、组织法制宣传教育和行政执法工作;承担行政复议工作。2012年4月举行的全国体育政策法规规划会议上,他发表了题为《以求实创新精神做好体育政策法规规划工作》的报告,其中就多次提及中国足球。可见,张剑是一个十足的“老法师”。
中国足球这些年问题不断,关键之一在于相关法规过于随意、极不严谨。大到从当年对假球黑哨案的“轻描淡写”,小到目前如何处理大连实德退出、上海申鑫如何替补等,都拿不出一个令人信服的办法,各种小道消息层出不穷。足协对俱乐部、裁判、球员做出处罚时,也屡屡引起非议。没有明确依据,到最后只能“拍脑袋”决定,“人治”的痕迹十分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张剑虽科班出身,但也并非是足球“门外汉”,他曾多次参与足协调研、随领导赴海外考察,算得上总局内一位既懂足球、又擅长法规的“复合型人才”。
张剑上任,也被外界普遍认为是“弥补足管中心政策法规方面的不足”。基于中国足球混乱的现状,总局这一次恐怕也是考虑“对症下药”,让中国足球理顺了再往前走。用圈内人士的话来说,“让搞足球的知道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怎样规范地去干,远比联赛增加多少球迷现场看球、国家队赢几场球重要得多。”
在去年的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强调下决心搞好三大球,足球更是重中之重。正是在如此大背景之下,在足协三年都碌碌无为的韦迪被调离足管中心。 (关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