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刘良斌《享受教育论》
古往今来,学点东西、成个事情都不容易,信手拈来的成语里,关于学习的,都和“苦”字沾边。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磨杵成针、悬梁刺股……这些掌故中的主人公,用的都是真功夫,使的全是苦肉计,很有些自残自虐的味道。平心而论,这样看书学习受教育,精神可嘉,效果欠佳。最大的问题是,让“学习是个苦差事”的心理认知一再得到强化,吓住了求知路上的很多人。
我也一直认同“苦学苦读”的古训,所以,吃再多的苦都认了,还以此来劝说下一代要下好苦功夫:“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在念念有词中,仿佛抓住了学习的真谛,直到看到了刘良斌的《享受教育论》。
“享受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活动让教育当事者在精神上获得满足与愉悦的一种教育思想。”通俗地说,就是老师和学生在教和学的过程中是快乐和幸福的。刘良斌认为,享受教育表现为善于化知识为能力,化认识为智慧,化思想为修养,意味着人在教育中获得了自由。刘良斌的这种关于教育的价值观具有颠覆性。
譬如,教师不必“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而是在让学生成长的同时,自己也在成长。譬如,学生不必走那条“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老路,而是有滋有味地前行。老师和学生完全可以互相欣赏,共同享受教育。刘良斌认为,衡量教育是否成功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只要看一看学生通过学习后是更加热爱学习还是厌恶学习,是感到学习是一种享受还是一种痛苦就明白了。老实说,以此标准来看教育,古今中外,教育史上满是黄连汁液,此恨绵绵无绝期,看得眼睛都苦了。
一直以来就有一个梦想:盼望着科技昌明,进化到理想状态就是学习如同电脑的拷贝,要啥装啥。譬如,高考之前,把从小学到高中的那几本书,都原装到脑子里,考啥都会。考硕士、博士乃至博士后,都依同此理,就是公务员考试,范围内的知识全部刻录到脑子里面,所有的试题做起来得心应手。只有解决了死知识的学习后,中国的教育才能真的转型到素质上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6年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也可以说是教育的四大目标,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与发展。细看这四个方面,无一不是素质教育。我们现在的教育,只在“学会求知”上破了题,在“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与发展”上还离题很远。不是不想教,而是我们的教育者主要的精力都花在死知识的灌输上,教与学都被弄得苦不堪言,没有兴趣与时间来涉猎后面这三大问题,结果就是教育的残缺和教育的苦闷一直挥之不去,整个学校,从老师到学生,个个都苦大仇深,人人都是火药桶,稍微不顺意就爆了。
看完《享受教育论》,你会明白一个道理:因为愉悦,所以轻松;因为轻松,所以高效;因为高效,所以成功。
2014年,刘良斌在校长这个岗位上就满30年。当了30年的校长,别说在深圳,就是全国也罕见。30多年汲汲于教书育人,戚戚于教育被功利绑架,他有话要说,于是有了《享受教育论》。这本书,表面上说的是教育,其实和做人做事紧密相连。如果以愉悦的心情来从事教育,那就是享受教育;如果是以快乐的心情来工作,那就是享受工作。在刘良斌的办公室,就挂着学生为他写的“享受工作”的匾额。《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句话:“疾风怒雨,禽鸟戚戚;霁日光风,草木欣欣。可见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对于刘良斌来说,享受教育就是享受工作,也是享受生活。人生是用来享受的,有此心态,喜神永在。我以为,这才是刘良斌的良苦用心,更是教育的终极目的。
(丁时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