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筠亭先生事略碑
□晚报记者 王晨 实习生 罗婷婷 文/图
本报讯 近日,市文物部门会同扶沟县文物部门检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吕潭学校旧址时,发现一通吉筠亭先生事略碑。该碑碑文记述了抗日名将吉鸿昌的父亲吉筠亭先生的家世及其创建吕潭中山学校的情况,碑阴附有吉筠亭先生遗嘱。该碑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非常珍贵。
碑文记述了抗日名将吉鸿昌的父亲吉筠亭先生的家世,以及其创建吕潭中山学校的情况。民国二十年(1931年)五月二十一日,吉筠亭寿终于开封,享年56岁。他临终前留下遗嘱,要求薄葬,节省钱财用于吕潭中山学校未竟工程,并叮嘱子女:“凡我家子孙,做官即不许发财,并习染嗜好,否则即为不孝”。从碑文不难看出,吉筠亭是一位文武兼具,且具有远见卓识的高义之人。周口市博物馆馆长周建山说:“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走出吉鸿昌这样一位抗日名将,实在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这通碑刻立于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五月。通过观察碑刻下部的痕迹,推测此碑在树立半年后,囿于当时的政治形势,又将其掩埋于地下。周建山说,去年9月,该碑在吕潭学校旧址东侧吉鸿昌旧居与吉星文旧居遗址之间被偶然发现,当时未引起太多注意。直到市文物部门到吕潭学校旧址检查工作时,对碑文进行解读后才了解详细情况。
据介绍,这通碑刻由刘继唐撰文并书丹。刘继唐是扶沟吕潭乡刘秀庄人,河南省立淮阳师范学校第一届毕业生,1918年被省立陕州中学聘为国文教员,1924年时任营长的吉鸿昌聘其为随军教师,1925年在冯玉祥创办的育德学校兼课,后一直追随吉鸿昌,历任团部书记官、旅部及师部秘书长、军需处长等职。1930年吉鸿昌任二十二路军总指挥,刘继唐任总指挥部军需处长。1933年吉鸿昌随冯玉祥在张家口组织抗日同盟军,刘继唐任二十九军张家口警务处处长佟麟阁秘书长。1934年冬,吉鸿昌在北平就义,刘继唐潜至北平,帮吉夫人胡洪霞收尸,料理后事。此后,刘继唐在北平跟随佟麟阁任二十九军司令部秘书长,同时在南苑二十九军军官教导团兼课,直至“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因年老体弱,又是文官,不能指挥战斗,受佟麟阁之命,刘继唐转移后方,回到故乡受聘于扶沟县立中学任国文教师。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扶沟沦陷,刘继唐为避日伪人员纠缠,转于许昌教私塾。刘继唐与吉鸿昌的关系特别密切,晚年每提到吉将军,就潸然泪下。1951年,刘继唐病逝家中。刘继唐一生追随吉鸿昌,去世的时候,他家连买棺木的钱也没有,只好草草安葬。
这通碑刻重见天日,不仅可以让大家了解吉筠亭先生的生平事迹,同时也对重新认识吉鸿昌的家世和成长背景,开展爱国主义和廉政教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线索提供 周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