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会嘉宾参观商水“巧媳妇”生产基地
□晚报记者 马治卫 文/图
本报讯 在喧闹的上海港码头,每天都有一个16吨重的外贸货柜,载着2.2万条商水“巧媳妇”生产的朝拜巾,经海路运往迪拜,再由迪拜流向中东市场。11月16日,周口晚报记者从在商水召开的全省实施“巧媳妇”工程助力巾帼脱贫现场会上获悉,商水“巧媳妇”工程已助该县2.3万人脱贫。
在商水县景富织物公司院内,前来交货、领货的“巧媳妇”开着三轮车,在公司库房前排起长队。见此情景,该公司负责人景志伟说:“我们开始生产朝拜巾时订单多、人手少,企业发展遇到瓶颈,是政府开展的‘巧媳妇’工程帮了我们的大忙。”
2012年以来,商水县大力实施“巧媳妇”工程,很多企业走上了“公司+订单+定点+农户”的加工经营模式,产能大大提高。2013年,在县政府的支持下,商水县景富织物公司摆脱了依靠外贸公司出口的传统模式,走上了自行出口的道路,当年创汇220万美元,去年创汇470万美元。
同样,该县的渔网编织业最初也是从几十个人的代加工点做起,从最简单的几个环节做起,从一个乡镇起步,一双双勤劳的巧手凭着过硬的技术,将渔网编织业做得风生水起。在政府的引导下,代加工点迅速覆盖全县15个乡镇,从业人员5万人,产品不仅占领全国淡水湖泊渔网编织市场,而且出口俄罗斯、乌克兰和菲律宾等国家。
目前,该县已有外贸出口企业16家,而以“巧媳妇”产业为主的小微企业就涉及20多个产业1100多家,来自世界各国的订单在商水“巧媳妇”手中,变成了“商水制造”,漂洋过海,异域扬名。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商水县实施的‘巧媳妇’工程。”该县相关领导说,脱贫攻坚,是任务更是发展契机。截至目前,该县已有26个贫困村的2.76万人脱贫,其中通过“巧媳妇”工程脱贫2.3万人,占脱贫人数的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