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杜少华
“没想到政府这么关注返乡农民工,没想到家乡有这么多上规模的现代化企业,没想到企业这么重视人才。”2月1日,现任鹿邑县金日食用油有限公司生产经理的陈海港,连用三个“没想到”表达从广州打工失业到返乡顺利就业的内心感受。
30出头的陈海港在广州“淘金”11年,如不遇金融危机,他现在可能仍在广州当经理。11年间,他在广州一家台资企业从一般员工到仓库管理员、销售员工、销售经理,直到当上主持公司生产工作的经理。受金融危机影响,这家名叫“司麦脱”的制鞋企业陷入僵局被迫倒闭。2009年4月,陈海港挥泪返乡。回到鹿邑后,陈海港在政府帮助下,成为鹿邑县金日食用油有限公司负责生产的经理。他凭借出色的管理经验赢得了管理层和员工的好评。政府的关注、企业的援手、如意的工作加上不菲的月薪,让陈海港连说三个“没想到”。
打工经济是鹿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之一。截至2008年底,该县外出务工人员达33.8万人。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部分农民工被迫返乡,至今年上半年返乡农民工达13.82万人。作为省劳务输出基地县,如何安置好返乡农民工?鹿邑县唱响和谐就业曲,走活了社会稳定这盘棋。
广开渠道实施定向“输送”
鹿邑有关部门利用现有服务网络,加强与外地企业联络,为企业推荐符合条件的员工,开展定向输送,帮助农民工实现异地就业。前不久,该县张店乡通过服务网络一次性向中铁八局输送返乡农民工762人。
该县积极引导企业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为农民工就业提供机会,提倡各单位在招收保卫、清洁工等岗位时,向农民工倾斜,尽量招收返乡农民工。企业纷纷响应政府号召,努力安置返乡农民工,2426个返乡“陈海港”被20多家知名企业顺利接收,其中辅仁药业安置返乡农民工220人,志元食品安置返乡农民工320人,行政、事业部门为500名返乡农民工提供了就业岗位。
免费培训提升就业技能
“外出打工,辛苦一年才挣1万多元,现在我的6亩菇棚一年少说也能收入七八万元。”12月29日,鹿邑县观堂乡返乡农民工费绍军一大早带领10多位村民在菇棚内采摘装袋后,将500多公斤香菇、平菇、鸡腿菇运往县城超市。
劳动部门提供的数字显示,接受免费培训后,返乡农民工纷纷选择创业。目前,鹿邑县返乡农民工创建的经济实体有1000多家。
西城区返乡的王超及妻子在“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培训班”里学会技术后,在家门口开办小饭店,吸纳了4名下岗职工,如今生意红红火火,收入不错。像王超一样,5800多名返乡农民工通过培训找到了就业门路。
利用现有培训资源提升农民工就业技能,是鹿邑县安置返乡农民工固本之举。为提高农民工技能,该县组成5支返乡农民工工作调查组,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为期一周的调查研究,迅速掌握了返乡农民工和各产业从业人员数量、类别、技能结构、新的求职意向等方面信息,着重从服装加工、数控模具、电子电器、家政服务等专业开展技能培训。该县采取邀请外地企业到鹿邑培训、各培训学校与企业联合培训、与外地企业签订定单培训等方式,促使返乡农民工就业。至2009年11月底,该县开展的6期专题培训班免费培训返乡农民工5600余人。
政策“帮扶”激发创业热情
太清宫镇返乡农民工张金鹿通过镇计生协会的资金帮扶,在集市上开办了超市,当起了“老板”,走上了致富路。
眼下,鹿邑县李庄村李团结一家正在搭建新的日光蔬菜大棚,准备来年大干一场。在财政局、计生协会等部门提供的资金、技术等综合服务中,该县有1000个返乡“李团结”在家乡上项目搞创业。如今的鹿邑县,农民工返乡创业已成为一种时尚。
支持农民工在本地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鹿邑县通过特色产业拉动、创业能人带动、领导干部帮扶、小额贷款扶持等措施,激发了全民创业的热情。据统计,截至2009年11月底,该县新增创业项目1740个,其中新创办企业95个,新增个体工商户1645个,安置返乡农民工3274人。鹿邑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小额贷款担保中心积极为有创业愿望但缺少创业资金的农民工提供小额贷款担保,为316名自主创业的农民工发放小额担保贷款867.2万元,为全县农民工创业提供了资金支持。
新一轮返乡农民工援助政策出台后,鹿邑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积极给返乡农民工办理返乡农民工优惠证。有优惠证的返乡农民工享受免费参加职业培训、免费介绍工作、一次性得到参照培训最低生活标准发放的生活补贴;初次创业的返乡农民工在工商、税务、卫生等部门登记时所发生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给予全额补助优惠,同时,最高能得到5万元小额贴息贷款。目前,该县已有1000多人领到证书。
开招聘会搭就业桥
“想不到在外地打工失业后,又能在家乡这么快找到一份工作!”2009年12月29日上午,当鹿邑县涡北镇青年张计划得知自己被县内一家企业聘用为电焊技工时,激动地说。像张计划一样,在一次由政府部门组织的有40多家企业参加的返乡农民工就业洽谈会上,200余名返乡农民工达成就业意向,20多名返乡农民工被当场安排就业。
把外地有用工需求的企业请到鹿邑县来现场招聘,是鹿邑县的又一安置办法。为确保返乡农民工充分就业,去年初,由鹿邑县委、县政府主办的“鹿邑县2009年农民工大型招聘会”邀请了北京、天津、广东、上海、江苏、山东等沿海发达地区30多家企业,来鹿邑县参加招聘会,现场招工,这些企业为返乡农民工提供电子、裁剪缝纫、食品加工、家政服务等100多个工种12640个就业岗位。当天参加招聘人员达到13000余人,3289名返乡农民工与企业达成了就业意向,并由政府通过组织输送,使这部分返乡农民工实现了就业。
“以工代赈”掀起农建热潮
进入冬季是农田水利建设的黄金时期。眼下,鹿邑县王皮溜镇闫楼村寂静的田野变得格外热闹,几十名工人挥锹舞镐为水渠清淤,其中很多村民是受金融危机影响而返乡的农民工。在王皮溜镇王坛村,40多名返乡农民工加入了修桥、铺路、打井队伍。眼下,在鹿邑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施工现场,处处可见返乡农民工忙碌的身影。
据该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摸底,大部分返乡农民工在外地打工时主要从事建筑和运输业,在建筑方面具有一定的技能。该县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的有利时机,采取“以工代赈”等方式引导农民参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在建设城乡路网、水利工程、房地产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等建设性项目时,政府鼓励施工方尽可能地吸纳返乡农民工。据统计,目前,鹿邑县返乡农民工约有1.3万人,投入各项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有80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