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来了,市面上各种培训班也火了起来:学外语、学绘画、学拉琴,不一而足。有些培训班,有数千家长排队报名,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或者为了应试考级,或者为了素质教育,都无可厚非。其实在暑期里,让孩子多看点课外书,多练练笔,多写点文章,这对提高孩子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同样是十分必要的。
一学期紧张的学习下来,暑期家长们让孩子去学外语、学绘画、学拉琴,只要孩子有兴趣,也无妨;但家长如果将孩子假期“课程表”排得满满的,与其说是对孩子的爱,倒不如说是一种盲目。做家长的心里必须清楚,那些红红火火的“培训经济”实际上是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商业行为。家长送孩子去上这样那样的“兴趣班”,作为业余爱好,就没必要给孩子压力;如果作为未来的职业追求,首先要问孩子可感兴趣。
在当下社会大环境中,一些家长的心态不免有些浮燥,“人家超女快男能一夜成名,我家的孩子为何不去试一试?”“人家多送孩子学外语、学绘画、学拉琴,一门都不少,我家的孩子哪能落后?”如此等等,这是经济生活中“方便面式的快餐”教育模式向家庭教育领域的一种进犯。从根本上来说,一个孩子将来能否成大器,必须从基础教育抓起。
暑期里,让孩子们看些语文方面的课外书,查查字典、词典,写写所见、所闻、所感,这是很有远见的。因为,无论你将来从事何种职业,语文毕竟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课,学好了一辈子受用,同时,还应该学些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读一些自然科学的课外书;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孩子自愿地去参加一些科学小实验,动动手,动动脑。
兴趣是一位最好的老师。暑期让孩子学什么,家长要听听孩子的想法,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如果家长有好的想法和建议,不妨与孩子促膝交谈,适当地引导,但不能强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