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沙颍文艺
 
 
 
2010年12月3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记录前进历程 讴歌沧桑巨变
万伯翱

  收到翟国胜同志的《黄泛区的足迹》书稿,披阅再三,忆旧之情油然而生,黄泛区农场的旧景新貌,又历历映现脑际。

  位于广袤无垠的豫东大平原上的黄泛区农场,是我一生魂牵梦绕的地方。上世纪60年代初,不过18岁的我,带着到农业第一线建设社会主义的豪情,带着父母让儿子到广阔天地锻炼成才的殷殷期盼,更带着懵懂无知无畏的青涩,投身到了黄泛区农场的怀抱。在那里,我度过了整整10年不平凡的岁月。期间,我体会到了劳动的卓绝艰苦,也经受了锻炼;既当过全国模范知青受到周恩来总理、贺龙元帅、彭真市长的表扬,也曾在“文革”中被当作“黑帮子弟”受到冲击;既掉过眼泪,也体验到了很多的惊喜和收获。“十年辛苦不寻常”,而我对农场的思念永远绵绵情长。

  2008年,我回到农场故地重游,急切地去寻找当年一些省部级领导以及农垦战友居住过的砖瓦房和茅草泥屋,探访曾和我朝夕相处的老友,而这些当年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则一个个白发苍苍,相见之时简直难以相识。人生如此短暂,不能不感慨系之。

  现在我虽然身在北京,也已获知目前的黄泛区农场已成为河南省大型良种繁育、生产基地,生猪繁育、出口基地,还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为此我这个老农场人由衷地感到高兴。这次我回到农场,真切地感受到黄泛区农场的变化之大。一排排房间窄小的住房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栋栋新式样楼房和一座座当年不敢想像的透着豪华气派的别墅。这次回来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农场的路变宽了、变直了,一条条土路变成了柏油路、水泥路,一言以蔽之,农场的路越来越好走了,更便利了雨中雪后农场人的出行。

  在农场招待所,我见到了神交已久的翟国胜同志。他待人谦和,温良有儒气,言行之际透出文人之雅。我们谈农场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谈各自的经历,谈多年来的诗文创作之趣,更感到国胜同志为人实在,知识扎实而宽博。

  《黄泛区的足迹》是作者的一本自选集,选录了作者从1993年到2010年在报刊上公开发表的关于“黄泛区”的部分作品。作品真实地记录了近20年来农场在改革大潮中的发展历程,热情讴歌了黄泛区的沧桑巨变;认真思索总结了农场在新形势下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为深化改革积极献言献策:对黄泛区独特的名人资源进行了深入挖掘整理,为后人不仅提供史实,更为重要的是可为史鉴,具有资政育人的作用。纵览国胜同志《黄泛区的足迹》,或记录描绘,或感悟思索,或回眸探寻,或浅吟低唱,洋洋洒洒,蔚为大观也。分而读之,篇篇文气条畅,叙事说理,状物抒情,无不行止于“不可”,而又言简意赅;在形式与内容,立意与谋篇上,更是相得益彰,引人入胜,可见文笔之功力。

  黄泛区农场栉风沐雨已走过了60年的不平凡历程,她是新中国沧桑巨变的一个缩影。细读此书,有助于人们在了解黄泛区农场发展历史的同时,体会到“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而这种弥足珍贵的精神在新时期依然是需要大力弘扬的。阅读此书,我们还可以看到作者笔耕不辍的足迹。国胜同志是一个勤奋的人,这么多年在基层工作,在实践中他形成了敏于思考、勤于笔耕的作风和个性,这点应该说是非常可贵的。多年来他辛勤笔耕,其成果实实在在,其收获来之不易。我为国胜同志在业余写作上的不懈努力和成果感到高兴,希望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以上文字只不过是我这个在黄泛区生活工作10年的老知青的读后感而已。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教育视界
   第05版:社会民生
   第06版:项城新闻
   第07版:沙颍文艺
   第08版:影视快递
犁地耙地那些事儿
记录前进历程 讴歌沧桑巨变
绽放在悬崖峭壁上的鲜花
足浴女
深秋抒怀
月光下的自由舞者
双狼河,让我的思念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