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车4500公斤,应付1800元。你们先记个‘花账’,再拉几趟,到时候算总账,一块把钱结清了。”沈丘县周营乡农民周新意边驾驶着拖运秸秆的大板车,边与周营乡恒升养殖生态园的老板海振华打着招呼。
周新意今年58岁,是周营乡周营村的村民。去年麦收时节,他看到欧营、周营、孔营等附近的几家养羊场大量收购麦秸秆,便不由心中一乐:一边是农户嫌秸秆碍事影响种地,偷偷焚烧秸秆,一边是养殖大户挂牌大量收购麦秸秆,商机就在眼前。于是,他灵机一动,便驾驶着自家的一辆机动农用车,到田间捡拾麦秸,一个麦季下来,竟然“捡”了3000多元。
初尝甜头的周新意,挣钱的胃口一下子大了起来。今年“三夏”来临前,他在沈丘县农发行的资金支持下,购置了一台新型打捆机,又雇了8名留守劳力,组建了一支捡拾秸秆打捆服务队,每天从早至晚跟随在收割机“屁股”后边,专业机械捡拾打捆农户废弃的麦秸秆。“俺一天下来,能捡拾打捆秸秆12吨左右,以每斤两毛钱的价格卖到当地的几家养羊场,除去雇工和其他开支,收入可观着呢!”周新意嘿嘿一笑说。
6月8日上午,在海振华的养羊场基地,运送小麦秸秆的车一辆接着一辆。收购点场院里堆放的秸秆像小山似的。“1000多只羊一天平均能吃3吨麦秸,一年得1080吨,相当于2400亩地的麦秸,这可得多储备点口粮。眼下可真忙,10多名职工帮着推车、卸车、称重,农民随送随收,现货现款。光忙着收购秸秆,饭都顾不上吃了。”海振华介绍,用粉碎的麦秸再加上少量的玉米、豆粕等为原料制成羊的“口粮”,让麦秸不仅变废为宝,增加养羊的收入,还有助秸秆禁烧工作,真是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