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永剑 刘彦章
看到广州美轮美奂的自然美景、看到大城市夜晚的流光溢彩、品尝到品种繁多的中西佳肴、住进温馨豪华的五星级大酒店……7月31日至8月3日,来自淮阳县冯塘乡的10名留守儿童在碧桂园集团的资助下与父母欢聚,真正享受到了难忘的快乐时光。那几天,他们的生活是多彩的,与老家的单调、黑白相比,这是真正的彩色。
风驰电掣的高铁、豪华超配的五星级酒店、入口即融的意大利奶冻、亚洲最大的野生动物园……对于走出周口都是一种奢侈的一群乡下孩子来说,这些是他们人生中的第一次,更何况这些第一次,更有日思夜想的在广东辛苦打工的爸妈相陪,每一分钟的感受,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梦境。
梦境真实展现在孩子面前,得益于我市团市委、周口碧桂园、冯塘乡留守儿童学校等众多洋溢着爱心的单位和个人。
欢乐与爱同行
7月31日10时许,聚集在周口碧桂园的孩子们看到欢送他们的组织人员和媒体记者略显拘谨,两个“小胖墩”看记者在逗他们,也仅仅是憨憨地笑笑。
简短的欢送仪式结束后,孩子们好玩的天性才显露出来,和记者的交流也变得流畅了。“我已经好久没有见爸爸妈妈了,每次见到别人家的孩子学习和玩耍时有父母陪伴,我就很羡慕。”张雨娟说,“这次能与父母见面,我太高兴了!我还特意为爸妈做了贺卡。此外,见到爸妈,我想说‘爸妈,你们辛苦了,我爱你们’。” 11岁的女孩小琳说,她的父母在广州打工,但她从没去过广州,平时想父母了,就打个电话,因为话费贵,每次说够两分钟就挂了。同学听说这次她能去广州和父母见面,都很羡慕她。
7月31日14时许,在漯河西火车站,孩子们登上开往广州的高铁,列车时速超过300公里,看到眼前的风景刷刷地向后退,孩子们个个显得惊讶:真快!
7月31日19时许,广州车站内,父母们看到孩子们先后走出站口,激动地拉着孩子问个不停。而张玉娟和张玉珍姐妹俩却哭成了泪人,因为本来说好接她俩的父亲却没来,虽然有陪伴而来的老师和工作人员劝说,但她俩还是哭了。姐妹俩不知道,这是工作人员有意设的局,她们的父亲装扮成神秘嘉宾在酒店静候小朋友呢。
随后的几天里,真让孩子们眼界大开:亚洲最大的野生动物园——香江动物园,世界第三高塔——广州塔,豪华的五星级酒店——碧桂园凤凰城酒店,品种繁多的西式三餐……汗流浃背的孩子们在动物园里撒欢,笑声连连;在443米高的广州塔上,鸟瞰广州城市全景,珠江上硕大的渡轮成了小小的帆舟,孩子们兴奋地合影留念。
爸爸再不陪我 我就长大了
吴先生的女儿小琳有点消瘦,一路上不和父亲亲近,执拗地和父亲连句话也不说,只是陪着小朋友和工作人员打闹,晚上也是和随同而来的老师睡,把父亲甩得远远的,父女俩的关系很僵。记者几次让她和父亲说说话,她都是扭头就走。
8月1日早晨,吃过早餐的吴先生孤独地坐在酒店大厅的藤椅上,有点落寞。看到其他家庭和睦欢快的场景,看着女儿宁愿陪着工作人员玩也不到自己面前,吴先生很不是滋味。吴先生穿着朴素,一条新买的裤子下是双塑料拖鞋。记者能感觉到吴先生穿这条裤子就是为了体面地来迎接孩子而买的。憨厚木讷的吴先生和大多数庄稼汉子一样,不多说话,只是把头低低地勾着,长长的帽檐子遮挡着他的脸,也遮挡着他的尴尬。
吴先生文化程度不高,30岁刚露头,十几年前来到广州,跟着搞建筑的亲戚干,主要负责工地上的活儿。由于诸多因素,他这几年虽辛苦打拼,但收获甚微。
吴先生说,他很少回家,11年来就回去过3次,孩子都是年迈的父母带着。记者问他:“不看孩子,难道逢年过节也不回去看看父母吗?”他思索一阵,眼圈发红,又把头埋进臂弯,久久不说话。
父女俩的关系随着在动物园门口和小琳母亲的见面开始缓和下来。在动物园里面,小琳表现得很活泼,在和小朋友打闹的同时,时不时也会牵起母亲的手,和父亲亲近地走上那么一会儿。记者端起相机想给他们拍张全家福,小琳却把头扭开了。
接下来的两天里,吴先生已经能拉孩子的手了,11岁的孩子已经与自己肩头同高。看着悄然长大的孩子,背着孩子书包的他,一脸的幸福。
雨娟姐妹俩的父亲张先生,在广州收废旧物品,每年能挣上三四万元。他说,这些钱仅够勉强维持家用。虽然很想念孩子,但是回家一个来回要花一两千元,对他们来说,这不是个小数目。看到孩子们健康成长,在感谢留守儿童学校对孩子照顾的同时,他更感谢这次碧桂园集团对孩子的资助。他除了春节回家陪陪孩子,其他时间都是在想孩子的时光中度过。只要孩子好,别的不奢求。
爱要大声说出来
在碧桂园总部的小影院里面,工作人员举办了一次“探望聚亲情,有爱不孤单”的亲子见面会。会上,《留守的孩子》这首歌响起:院中枣树,树叶又落下,那把最甜的红枣,想留给妈妈。坐在门前,不想说话,哦,打工的妈妈,你在哪儿?那条花格裤,裤腿变短了,奶奶说我的个子又见长高啦。我考了满分,老师夸我了。哦,远方的妈妈,你会知道吗?都说妈妈在哪里,哪里就是家,可是打工的妈妈远在天涯……现场的父母们听着这首歌纷纷擦拭眼角。
第一次听着孩子在台上念写给父母的一封信,第一次收到孩子给父母的礼物,第一次听到孩子大声地说“爸爸妈妈,我爱你们”……父母们流下了幸福的眼泪,紧紧地把孩子搂在怀里。
小顺子的妈妈说,孩子长得比自己还高,第一次看到孩子画给自己的画,虽然不是多出彩,但她觉得这是孩子对自己最好的报答。以前觉得孩子还是小,但这次聚会,忽然觉得孩子长大了,知道疼父母了。
给孩子点亮一盏心灯
碧桂园国华纪念中学,是全国第一所纯慈善、全免费、全寄宿民办高级中学,面向全国招收家庭生活贫困、学习优异、素质超群的初中毕业生。孩子们在该校校训碑下朗诵“用知识改变命运”的碑文,感受创办人杨国强先生的艰辛历程和博大胸怀,一起感悟国华校训“立志、修身、博学、报国”的精神内涵,一起思考国华学子“以奉献社会为终生追求”的人生信念……
作为周口留守儿童的代表,他们在参观国华纪念中学的同时,纷纷把该校的校训、名人题词拍下来留作纪念。“碧桂园”的活动组织者也寄语孩子们:在心中播下“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希望火种,并希望孩子们在未来的人生路上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和挑战,都要坚毅自强、志存高远,想尽办法完成学业,拼搏、奋斗、奉献!
几天的短暂相聚,让孩子和父母度过终身难忘的快乐时光。这几天的经历,已经足够给孩子留下一片蔚蓝的天空,让他们的人生变得值得回忆。
离开周口老家,远到广州打工,对孩子和年迈老人的牵挂和思念像锋利的刀子,时刻都在切割着在陌生城市打拼的父母们。可是,面对很多无奈,他们只能把感情深埋内心,用汗水养育在老家的孩子们。英国著名文学家哈伯特曾说过:“一个父亲胜过100个校长。”无论爸爸们有着什么样的理由,都不能成为忽略孩子的借口。在外打工的父母们,没有借口忽略孩子,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孩子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