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读 书
 
 
 
2014年8月7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不能不探索——彭燕郊晚年谈话录》

  ★推荐理由 

  

  2005年夏天,易彬与诗人彭燕郊开始对谈,最后一次是2008年1月初。未料在期待更多问题得到探讨的2008年3月,彭燕郊因病辞世,两人的系列谈话不得不终结。

  为此易彬感到无比痛心。决定出版访谈录年以来,易彬受彭燕郊的家属委托,搜集资料,整理藏书、遗物,接触到了大量的书信资料,对新时期以来彭燕郊所从事的文艺活动,以及推动当代文学发展的自觉意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然而这在谈话中涉及不多。易彬还表示,之前打算要做彭燕郊的年表及其他材料整理亦未完成,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鲁迅和“七月派”的论题,最初都列入谈话提纲。关于鲁迅,彭燕郊只谈了几句,并说:“中国主要的精神支柱是鲁迅。没有鲁迅的话,我们民族就不知道往哪里走。”2007年12月,彭燕郊就“七月派”及其写作与易彬列了一个详细的提纲,说好等天气转暖再好好谈谈。

  (曹雪峰) 

 

  曹雪峰

  

  (《我不能不探索——彭燕郊晚年谈话录》书编辑)

  《我不能不探索—— 彭燕郊晚年谈话录》 

  彭燕郊 口述 易彬 整理 

  漓江出版社 2014年7月

  书摘 

  

  易:胡风一直在强调一种人文精神,强调对人的灵魂的拷问,那胡风对中国人的人文精神的贡献在哪?

  彭:胡风是个非常理想主义的人,他总以为他的文艺观点跟毛泽东的观点是一样的。这是最大的误解。其实毛泽东是一个政治家,是一个革命领袖,“枪杆子里边出政权”,“笔杆子”也要出政权,要绝对服从革命的目的,所以这个问题就是一个非常大的悲剧。胡风这个人本质上是非常善良、也非常坚强的一个人,经过那么大的灾难,他居然还那么单纯,那么天真。胡风认为文学就是塑造人的灵魂,革命的目的也就是提升人的素质。他这一点绝对是继承了鲁迅的。

  易:胡风坚持人文精神,主张建立理想的人性,您觉得他的标准是什么?有没有一个终极目标?

  彭:作为一个人的素质和品格,我觉得胡风最推崇的完美的人是鲁迅。因为事实上我们所接触到的关于鲁迅的一切,这么多年来,已经养成一些很片面的看法。比如,总有人说鲁迅这个人褊狭,其实鲁迅也有他很宽容的一面。当时有个向培良,是鲁迅很喜欢的一个文学青年。但是后来变得太坏了,成了国民党的走狗,还骂鲁迅。但许广平有一次说,其实周先生对向培良还是寄予希望的。还有一个人,也是鲁迅非常喜欢的,许钦文,鲁迅的小说《幸福的家庭》的副题不是“拟许钦文”吗?这个人后来不反动也不革命。他有一次因画家陶元庆的妹妹自杀一事被抓起来关在杭州,鲁迅就为他奔走营救。因为鲁迅有很多社会关系,他找过蔡元培,后来还找过陈仪。《鲁迅全集》第一版在上海出版的时候,那时上海已经沦陷,出版这套书要很多钱,当时陈仪在福建做省主席,他买了一百套呢,福建各个大学,各个重要的学校,各个县都发一套。第一版《鲁迅全集》里有一张照片,是鲁迅、陈仪,还有另一个人在日本的时候照的。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论道周口
   第03版:时政要闻
   第04版:城事社区
   第05版:热线便民
   第06版:特别报道
   第07版:公益
   第08版:读 书
   第09版:国内综览
   第10版:国内深读
   第11版:国际综览
   第12版:国际深读
   第13版:体育新闻
   第14版:文娱新闻
   第15版:百姓写手
   第16版:广 告
   第17版:楼市家居
   第18版:楼市动态
   第19版:楼市/深读
   第20版:楼市/广告
   第21版:魅力/家居
   第22版:家电/市场
   第23版:时尚/家居
   第24版:建材/家饰
《天·籁——一个人的精神史诗》
《我不能不探索——彭燕郊晚年谈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