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郭坤 文/图
引言
“今年8月17日,我要去长白山接小哥。”
“小哥是谁?”
“张起灵。”
“你朋友?”
“不是,一个小说里的人物。”
“虚构的人物根本不存在,怎么接?”
“不,他一直都在,在我左胸腔第四根肋骨往里一寸的地方(注:心里)。”
如果你没有看过《盗墓笔记》,那么你一定不懂上面的对话。
如果你仅仅只是看过,而不是“稻米”(注:《盗墓笔记》的粉丝,谐音“盗迷”),那么你一定不知道,今年的8月17日意味着什么。
打开日历你会发现,2015年8月17日,乙未年七月初四,其实是一个很普通的日子。但在“稻米”眼中,这一天意义非凡。
“稻米”为长白山之约制作的宣传海报
7月10日,过完暑假就要走进高中校园的小茵(化名)向母亲郭女士宣告了一件事情:8月17日,她要到吉林省长白山去迎接小哥。没错,她也是“稻米”。
“十年了,我要去长白山接小哥。”自那天得知女儿的想法后,郭女士就开始坐卧不安。她不知道女儿出了什么问题,竟然会有如此疯狂的想法。她仔细回想以往,才发现女儿有这个疯狂想法,不是心血来潮,而是由来已久。
“今年3月的时候,她就跟我说要去一趟长白山。当时我并没有在意,也没问她去那里干什么。”郭女士说,“快放暑假的时候,她又一次提出要去长白山。当时我说,出去旅游没必要非要去爬山,她没有回应,我也就没当回事。”
“7月10日早上,她又一次提到要去长白山,并且还要在8月17日之前赶到。”女儿小茵坚定的语气及那个特殊的时间让郭女士感觉到事情不简单。追根究底,她得到一个让她震惊的说法。
“女儿竟然要去长白山赴约、接人,接一个小说虚构、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人。”郭女士很难接受这样一个匪夷所思的答案。
小茵要接的这个人是小哥张起灵,小说《盗墓笔记》中的一个人物。“《盗墓笔记》我也读过,小说虚构的某些情节经女儿提醒,我也能隐约想起来。可我觉得,这都没什么啊,可为什么会对女儿产生这么大的影响?”郭女士百思不得其解,“我的女儿刚初中毕业,平时很乖巧,一点儿也不叛逆,学习成绩一直都是中上等。可这次,她一反常态,做出的奇怪决定让我很担心,她究竟是怎么了?”
郭女士的第一反应自然是反对,但丝毫不起作用。
“她说她知道张起灵是虚构的人物,但她还是要去;她说我如果不让她去,她就偷着去;她说如果因为我的阻拦让她去不成,她会后悔一辈子;她还说,我根本不懂长白山之约究竟意味着什么。”
“女儿说,她已经计划好路线,还约了几个朋友。她还让我别担心,说网上还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要去。”
看着一本正经、态度坚决的女儿,郭女士不知该如何是好。
“她才14岁,要去那么远的深山里,去赴一个什么十年之约,去接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人,我能不担心吗!”
女儿的奇怪想法
“稻米”的疯狂举动
有此奇怪想法的不只是小茵和她的朋友。正如小茵所说,在网上,她还有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记者了解到,小茵所说的志同道合的朋友大都是90后、00后的青少年。
记者通过百度搜索“长白山十年之约”,得到的多是网友通过各贴吧、QQ群组织筹备前往长白山赴约、接小哥的信息。此外,百度百科还就“十年之约”做出了名词解释。一些旅行社也特意就此规划了旅游线路。
“2015,让我们静候灵归”、“如果你去了长白山,请一定在那儿驻足一会儿,那儿有一场离别,一别十年”、“张起灵,他不仅是书上的人,还是我心上的人”、“2015年8月17日,十年之约到了”、“长白山,小哥守候了十年的地方,让长白山接小哥之行走起”、“2015年8月17日,让我们站在长白山上大喊‘小哥,我们陪吴邪一起接你回家’”、“十年之约,2015,长白山上,青铜门内,静候灵归” 、“2015长白山之约,我们不见不散”……“稻米”的留言,让记者感受到一个虚拟人物在他们心中的地位。
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盗墓笔记》这本书和书中提到的十年之约。
《盗墓笔记》是南派三叔所著的盗墓题材小说,也是南派三叔的代表作。该小说堪称近年来中国出版界的经典之作,获得百万读者狂热追捧。南派三叔也凭此作名满天下,跻身中国超级畅销书作家行列。2015年,《盗墓笔记》被改编为网络剧。
十年之约是《盗墓笔记》中主角吴邪和张起灵的约定。书中提到,老九门约定老九门的人必须轮流守护青铜门后的秘密,以十年为期更换一次。但是除了张起灵所在的张家,老九门的其他人都没有遵守约定。于是,张家一直独自承担守护青铜门后秘密的责任。如果老九门都按照承诺来守护秘密,2005年应该轮到吴邪进入青铜门待上十年。但是作为和吴邪有深厚感情的张起灵,决定代替吴邪守护,“用我一生换你十年天真无邪”。他们约定,十年之后,吴邪到长白山青铜门接替张起灵。(下转A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