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周口文化
 
 
 
2010年2月9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馒头包子文化

  馒头据《名义考》载,“以面蒸而食者曰‘蒸饼’又曰‘笼饼’,即今馒头。”馒头为现代的普通面食,明人郎瑛在《七类修稿》中也记有:“馒头本名‘蛮头’,蛮地以人头祭神,诸葛之征孟获,命以面包肉为人头以祭,谓之‘蛮头’,今讹而馒头。”

  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平蛮回至泸水,风浪横起,兵不能渡,回报亮。亮问,孟获曰:‘泸水源猖神为祸,国人用七七四十九颗人头并黑牛白羊祭之,自然波浪平静境内丰熟。’亮曰:‘我今班师,安可妄杀?吾自有见。’遂命行厨宰牛马和面为剂,塑成假人头,眉目皆具,内以牛羊肉代之,为言馒头奠泸水,岸上孔明祭之。祭罢,云收雾卷,波浪平息,军获渡焉。”自诸葛亮以馒头代替人头祭泸水后,“蛮头”、“馍头”就以食品的身份出现,用于祭祀。

  晋以后,有段时间,馒头称作“饼”。唐代馒头形态开始变小,有称作“玉柱”、“灌浆”的。《汇苑详注》:“玉柱、灌浆,皆馒头之别称也。”馒头也成了供观看欣赏的看席。韩愈有诗曰:“或如临食案,肴核纷饤饾。”到了宋代,馒头便成了太学生们经常食用的点心,所以《武林旧事》中称“羊肉馒头”、“太学馒头”。此说见岳珂的《馒头》诗:“几年太学饱诸儒,薄枝犹传笋蕨厨。公子彭生红楼肉,将军铁杖白莲肤。芳馨正可资椒实,粗泽何妨比瓠壶。老去牙齿辜大嚼,流涎才合慰馋奴。”

  馒头走入民间成为食用点心后,就不再做成人头形状。因为其中包有馅,于是就又称作“包子”。《燕翼诒谋录》记有:“仁宗诞日,赐群臣包子。”并注明包子即馒头别名。看来包子在当时是很有身价的食品。唐宋之后,馒头也有无馅者。《燕翼诒谋录》说:“今俗屑面发酵,或有馅或无馅,蒸食之者,都谓之馒头。”不管有馅无馅,馒头一直担负祭供之用。《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记有多种馒头,并附有用途:“平坐小馒头(生馅)、撚尖馒头(生馅)、卧馒头(生馅,春前供)、捺花馒头(熟馅)、寿带龟(熟馅,寿筵供)、龟莲馒头(熟馅,夏供)、葵花馒头(喜筵,夏供)、毯漏馒头(卧馒头口用脱子印)。”由此看来,在宋元时期,馒头、包子可以混称,而且已经成为民间食品,但主要还是用作祭祀。

  直至清代,馒头、包子的称谓才开始分家。北方一般将无馅的蒸食称为馒头,有馅者称为包子,而南方则称有馅者为馒头,无馅者也有称为“大包子”的。时至今日,馒头与包子的称谓仍然很乱。如北方之无馅者,有的称作“馍”、“卷子”、“花卷”,也有称作“包子”的。南方之有馅者,也有称作“面兜子”、“汤包”的。历经千年的发展变化,如今有馅无馅的馒头或包子都与诸葛亮当初创制的馒头在外形与内涵上均有了很大差别,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独特的馒头文化。(焦华中)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时政要闻
   第03版:时评/综合
   第04版:周口/社会
   第05版:周口/民生
   第06版:周口/便民
   第07版:今日关注
   第08版:国内新闻
   第09版:国际看点
   第10版:体育新闻
   第11版:文娱新闻
   第12版:晚晴
   第13版:旅游
   第14版:投资理财
   第15版:周口文化
   第16版:广告
民俗小词典
春节文化内涵
春节漫画
馒头包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