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癌症,恐怕大多数人都要为之色变,认为这就是命运的终审判决书。而胃癌,在所有癌症中,不仅多发,而且死亡率居高不下。胃癌有起病隐匿,病程较长,临床无特异性症状等特点。而如果胃癌的诊断治疗不及时,往往会贻误病情,导致预后不佳。
发达国家的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近几十年有着显著下降,尤其是同为亚洲国家的日本近年来亦有明显下降趋势,这得益于X线钡餐检查或胃镜定点筛查等大大提高了早期胃癌的检出率。由此可见,胃癌的早期诊断对于病人的预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多种因素均伤胃
胃癌的发病与饮食结构不合理、环境污染严重、家族遗传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喜欢吃熏烤、高盐、辛辣、腌制的食物,嗜食火锅、麻辣烫等以及嗜好饮酒,都可能破坏胃肠道的正常功能,严重损伤胃黏膜,导致胃炎、胃溃疡等疾病,甚至还可能增加癌变几率。
此外,不良饮食习惯也是增加罹患胃癌可能性的诱因,比如为了赶时间,吃饭狼吞虎咽;吃得过饱,经常加重胃肠负担;生活无规律,吃饭经常是“饥一顿、饱一顿”,甚至经常连早餐都不吃,有时还暴饮暴食,这些都给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发病提供了土壤。
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也大大增加了患胃癌的风险。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每年新发现的胃癌有近一半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患胃癌的危险性可增加2至3倍。
另外,吸烟一直被人们认为是肺癌的主要病因,而事实证明吸烟也可导致胃癌的发生。男性胃癌发病率比女性高1.5至2.5倍的原因除了饮食习惯以外还有很大部分是吸烟的“功劳”。
所以,预防胃癌,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饮食定时定量,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膳食中含有多种抗癌成分(如蔬菜水果中的黄酮类、茶中的多酚类等)可以使机体远离癌症的困扰;切忌暴饮暴食、进食过快过烫;少吃或不吃腌菜、烟熏油煎食物,因为熏肉、油炸、烘烤、烧焦食物和使用多次的高温食用油中都含有大量致癌物质;不吃霉变食物,不吸烟,少喝酒。在饮食方式上倡导分餐制,避免交叉感染幽门螺杆菌。
定期体检 早诊早治
胃癌的发病较为隐匿,近半数早期胃癌病人没有临床症状 ,仅部分有轻度消化不良等症状 ,如上腹隐痛不适、轻微饱胀、疼痛、恶心、嗳气等 。因此,应在40至50岁左右的年龄开始应坚持定期检查身体,一般一年一次。有消化不良的症状、或家族里多有消化道肿瘤患者、或有胃溃疡的病史、或被确认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应及早且定期做胃内窥镜检查。这样可以发现早期的病变,做到早诊早治。
一旦确诊患上了胃癌,我们应积极面对,选择最佳治疗手段。手术仍然是目前治疗胃癌的主要手段,也是唯一能达到治愈的手段。包括化疗、放疗等辅助治疗方式的综合治疗则对于无法通过手术彻底切除的肿瘤患者,也可以达到缓解症状、解除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的目的。
选择何种术式、是否要同时进行围术期治疗以及治疗后的预后等则与胃癌的分期密切相关。早期胃癌可选择内镜下的手术,近年来腹腔镜微创手术的发展也十分迅猛。而对于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进行的辅助和新辅助化疗是提高胃癌治疗效果的重要方法。
手术不是治疗终点
为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以及癌症的复发,术后患者应当注意饮食的方方面面。胃癌术后患者应少量持续性地增加饮食、进食应细嚼慢咽,平均每餐在20至30分钟,少食多餐(5至7顿/天);饮食中需要足够的蛋白质,烹饪要达到食物软和易消化的目的;应避免过热、过凉、辛辣过咸或水分过多和高糖的食物;喝水也应当像咀嚼一样慢喝。
总而言之,我们首先要建立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预防胃癌的发生,注意可能的早期症状,及时就医,确诊后积极治疗。只要做到早检查、早诊断、早治疗,胃癌其实并不可怕。(季加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