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师范学院学生从逸夫楼前走过
□晚报记者 张志新 文/图
本报讯 他走了,却永远活在我们心中。1月7日,107岁的邵逸夫先生安详离世,不少市民扼腕叹息。虽然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邵逸夫的长相、生平事迹,但是大家或多或少都听过或见过由他出资捐建的逸夫教学楼,不少人更是在他出资捐建的逸夫教学楼里读书学习过。
除了大家知道的周口师范学院逸夫艺术楼外,1月8日,记者还从市教育局获悉,在周口各县区的中小学内还落户有12个邵逸夫工程项目。这些教学楼共同见证着邵逸夫在周口曾留下的印记。
缅怀:
逸夫教育就在你我身边
1月7日,邵逸夫先生离世的消息传来,我市很多师生深感痛惜,纷纷以各种方式表达对邵逸夫先生的追思和缅怀。
现任川汇区文化小学《思想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师王长娥,从事教育工作已经25年。她向记者介绍,她曾见证了学校逸夫教学楼建设的整个过程。逸夫教学楼建成投入使用后,教室宽敞明亮,学校的教学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全市都是数一数二的。
“邵逸夫是个了不起的慈善家,他的行为对教育事业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农村学校在教育上的帮助比较大。 如今,邵逸夫先生离世,我们都很心痛,祝福他一路走好。”王长娥说。
正在周口师范学院逸夫艺术楼上课的大三学生范崇洋和同学们得知邵逸夫先生去世后,他们通过网络敬献鲜花或蜡烛来表达对邵逸夫先生离世的怀念。“每天坐在逸夫艺术楼里上课学习,我们真是幸运。虽然邵逸夫离开了我们,但是他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他说。
市教育局一名工作人员也表示,他很钦佩邵逸夫,并对他捐建我市13座教学楼的善举表示感谢。他真的是个了不起的慈善家,他是真正关心教育的人,尤其是对我市农村学校在教育上的帮助,让不少孩子受益。
印记:
我市的那些逸夫教学楼
1月8日下午,记者来到周口师范学院,见到了由邵逸夫捐赠兴建的逸夫艺术楼(如图),在充满书香的校园内,不少学生正在这座大楼里读书学习。据了解,这栋楼分为三部分,南楼为美术楼,北楼为音乐楼,中间一楼为音乐厅,共468个座位,主要用于音乐系日常表演和学术报告,二楼为美术系展厅,供美术系作品展览使用。
据周口师范学院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逸夫教学楼于2007年8月开工建设,2008年12月竣工投入使用,建筑面积22505.68平方米,可以容纳上千名学生。在这栋教学楼的建设中,邵氏基金共捐赠500万港币。后来,这座大楼还在第二十批邵氏基金赠款大学项目工程评审中荣获三等奖,并获得3万港币邵氏基金会奖金。
与此同时,在周口各县区的中小学校园内还分布着12个邵逸夫工程项目。自1996年邵逸夫在兴建川汇区文化小学教学楼捐赠50万元人民币以来,邵逸夫在我市教学楼项目上先后赠款金额达340万元人民币。
这些教学楼有:川汇区文化小学教学楼、川汇区韩庄小学教学楼、太康县毛庄镇一中逸夫实验楼、淮阳县四通镇中学教学楼、郸城县吴台镇方营小学教学楼、郸城县南丰镇郭店小学教学楼、郸城县汲冢镇韦庄小学教学楼、扶沟县汴岗镇李庄小学逸夫教学楼、鹿邑县南关小学教学楼、沈丘县河南小学教学楼、西华县实验小学教学楼、沈丘师范附属小学教学楼等。
如今,有些学校虽然更改了校名或者搬迁新校址,但是大多数教学楼依然还在为我市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新闻链接:
邵逸夫,原名邵仁楞,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宁波镇海。自1985年以来连年向内地教育事业捐赠巨款,用于学校建设。据不完全统计,迄今,邵逸夫捐助内地科教文卫事业的资金逾45亿港币,捐建项目超过6000个,其中80%以上为教育项目。如今以“逸夫”两字命名的教学楼、图书馆、科技馆及其他文化艺术馆、医疗设施遍布全国各地。